2017年以来,市十五届人大法制委员会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依法履职,开拓创新,全力抓好立法、内务司法、备案审查等各项工作,努力加强委员会自身建设,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发挥了重要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
坚持党的领导 立足阳泉特色
推进精准精细精彩立法
五年来,地方立法工作从无到有,交出了“五年十一法”的成绩单,《阳泉市地方立法条例》《阳泉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阳泉市城市绿化条例》《阳泉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阳泉市爱国卫生条例》《阳泉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阳泉市集中供热条例》《阳泉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阳泉市黑热病防治规定》《阳泉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阳泉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条例》。这些地方性法规既总结了阳泉经验,又切合阳泉实际,体现阳泉特色,为推动法治阳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突出地方立法的政治性。始终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部署和要求,把大气污染防治、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文明行为促进、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等内容列入正式立法项目,把环境卫生治理、烟草烟雾危害控制、养犬管理等突出问题作为立法重点,市委常委会多次听取立法工作汇报,及时研究年度立法计划,对推进我市地方立法工作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作出了具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解决我市地方立法工作中的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问题指明了方向。
(二)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突出地方立法的群众性。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走遍全市各个县区,到乡村和社区收集民意,为群众有序参与立法、真实表达实际需求提供了便利。同时,坚持借助“外力”,注重发挥“智库”作用,建立了32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聘请了26名专家担任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确定了3个法律事务部门为地方立法研究基地,提高了地方立法质量和效率。
(三)始终坚持精准立法,突出地方立法的特色性。把解决本市特殊性问题,满足本市个性化、先行性需求作为立法工作的主要着力点,积极开展创制性立法,将煤矸石治理入法,为破解我市矸山围城之困提供了法律武器;针对我市黑热病预防治疗现状,作出制度安排,使黑热病防控在环境卫生防疫、病犬筛查检测、疫情报告监测等方面都有法可依。
(四)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突出地方立法的时代性。在地方立法中维护法治统一,同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把执法检查、评估法规实施效果,适时启动法规修改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先后组织开展了4部地方性法规的立法评估。对立法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修改建议,提请常委会审议修改,使地方性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有效性、权威性不断增强。
充分发挥备案审查制度作用
维护群众利益、法律尊严和法治统一
五年来,委员会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原则,依法对市政府及县(区)人大制定的32个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合法性审查,确保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是坚持统专结合,发挥审查合力。在发挥委员会“统一审查”职能的同时,积极发挥其他专工委“专门审查”的作用,加强沟通协调,发挥审查合力,共同研究论证审查中发现的难点、焦点问题,达成共识,推动问题解决。
二是拓宽审查渠道,推动开门审查。先后邀请市人大代表、专家参与对《阳泉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规定》等文件的审查,收到反馈意见35条,通过拓宽审查渠道,广泛收集审查意见,有效加大了审查力度,提高了审查质量。
三是注重协调配合,强化上下联动。注重加强备案审查工作机构与相关委员会之间、审查与报备机关之间协调配合,主动接受省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指导,保持与市政府、县(区)人大备案审查机构的联系互动,共同推进备案审查工作。
四是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工作质量。及时修订《阳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合力推进备案审查信息平台建设,切实做好备案审查工作向常委会会议年度报告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备案审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智能化。
积极开展内务司法监督和执法检查工作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坚持围绕中心工作和民生热点,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协助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5个,组织执法检查5次。
一是维护宪法权威,推进宪法实施。在全省率先开展宪法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委员会及早谋划,深入推进,组织多个视察小组对全市43个单位和部门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工作情况进行了视察,促进全市上下以宪法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得到广泛开展,广大市民宪法意识和法律素养进一步提高。
二是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推动发展成果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现实问题。一是组织视察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和执行工作,优化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促进了人民法院执行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二是组织视察民事检察监督工作情况,促进了检察机关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提高了检察监督的质量效率;三是组织视察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有效缓解了我市建成区交通拥堵的突出问题。
三是开展执法检查,促进公正文明执法。始终把关系百姓安全及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的法律法规执行情况作为重点,先后围绕消防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师法、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和山西省法律援助条例等组织开展执法检查,促进全社会提高了消防安全意识和对法律援助工作的认识,有效维护和保障了老年人和律师群体的合法权益。
加强自身建设 提升业务素质
促进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五年来,委员会在市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下,大力改进作风,狠抓自身建设,认真开展业务学习,着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促进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是加强了政治学习。积极参加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等学习教育活动,政治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多人多次被评为机关先进党员和先进个人,确保了各项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是加强了业务学习。注重学习业务相关的法律知识,成功举办了全市地方立法能力提升培训班,按照年度工作计划有针对性、系统地组织学习相关知识,通过不断学习,使每个人都既“专”又“杂”、既“深”又“博”、既“思”又“悟”,促进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是打造了过硬队伍。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通过外请知名专家学者授课、走访基层单位、举办立法论证会等多种形式,使工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先后有两位同志获得省级荣誉表彰,十多篇文章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多人多次获得省人大、市人大征文活动奖励,委员会集体获得市委“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调研信息二等奖。
展望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方法,提高质效,使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为全方位推进阳泉高质量发展贡献出更大的力量。(任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