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平
每个人的血脉里,都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那就是山水情。
行走在这山山水水之间,沟沟壑壑之中,一草一木,一水一景早已融入我的血液,常在我心间绵延弥漫。
从“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诗一般的语言,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朴实观点,再到“每条河流要有‘河长’”的具体落实,“绿树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我们的幸福与乡愁终于有了一条抵达的路。
眼下,我就走在一条通往幸福与乡愁、诗与远方的路上,这条路直指宁艾。
与宁艾古村对话,才知尘世的内涵,一个村穿越人间烟火的履历,书写的正是一个地方的发展轨迹;与莲花山对视,才知世界的高度,一座山所呈现出来的文化深度,折射的正是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
宁艾村从岁月深处中走来,载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倒影,载着莲花山迷人的风景,看遍了人世间的繁华和衰落,尝遍了人世间的酸甜与苦辣,蓄积了一串串灵动的历史文化记忆,涵养了自己的文化性格和历史脾气。
乡村、大山与文化的组合,就是我心中最完美的桃花源。当行走绿水青山间、寻味传统文化、感悟诗画之美时,文化的回声在我的内心深处再次响起:“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一个村落历经两千年,一代一代人在此繁衍生息,沉淀下了厚重的文化资源,这就是文化自信。上艾文化融入宁艾村,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泉水中流淌着女娲文化,女娲在此炼石补天的故事愈加灵动。古村落的烟火气息、古寺庙的晨钟暮鼓、糖坊院的香甜留唇、古街道的人来人往、民俗文化的传承不息,都见证着历史变迁,浸染着古朴和文明,承载着浓郁的文化信息。从钢筋水泥的城市里踏歌而来,走在千年古石铺街的驿道上,走在古风古韵的民居里,不经意间一抬头,新时代的宁艾村带着那份精巧的构思,带着那份无言的美丽,带着那份厚重的翰墨,带着那份清新的意蕴,出现在了我的眼前,停下脚步,细细观赏,细细品味,村的韵味,山的灵动,泉的清澈、树的翠绿,既养眼、回归田园,又养心、回归山水,更养神、回归自然,无尽的风情与美好的遐想,美丽着千年古村,也美丽着远去的岁月。它展示出了小康社会的先进性、丰富性和全面性,流露出了小康社会精神主动、灵魂崇高、文化自信、权益充分、底蕴深厚、风尚文明的文化气质。村的韵味,山的灵动,泉的清澈、树的翠绿,既养眼、回归田园,又养心、回归山水,更养神、回归自然,无尽的风情与美好的遐想,美丽着千年古村,也美丽着远去的岁月。
走进宁艾村,望见莲花山,陶渊明在庐山脚下发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吟唱声顿时在我耳边响起。我知道,从我一出生,这种山水田园的诗画韵味便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间,经历春夏秋冬,山林四色,跌跌撞撞。有些消失的,记住了。有些记住的,却遗忘了。而总有那么一处风景,让我想起曾经记忆深处的零乱断章,是童年,是往昔,亦或是时光里最当初的那个从前少年。
这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村子,仿佛刚从秦砖汉瓦的岁月里走来,刚从从唐诗宋词的文字里走来。因为它的古朴、古老和古旧,随意逛一逛,就像是走进了一册古老的线装书本里,走进了一列古时的竖版文字里,走进了一处古色的水墨画本里。凝望着这个古朴而古老的村子,这儿的每一块砖石都是一本古书,记载着古老村子的喜怒哀乐凝望着这个古朴而古老的村子,就如同仰望着一段连绵起伏的历史,眼睛就像钻进了历史的深处,摸摸那一块块青灰色的砖石,我的思绪蓦然飞得很远很远。或许,这儿的每一块砖石都是一本古书,记载着古老村子的喜怒哀乐。。而它今天的坐标,则是中国传统村落并入驻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那散发着古老、原始气息的的宁艾村我是无缘相见了,阳光洒满的乡村,无拘无束的远山,温软闲散的岁月,袅袅缕缕的炊烟,挥锄劳作的村民、聆听时光的呼吸……一幅现代乡村写意图在我惊喜的眼底开满朵朵喷香的花,它淌出诗意的美,溢出色彩的斑斓,特别是经过这些年的精准扶贫,宁艾村在“古”与“今”的交替中向前迈步,守护好山水,守望好日子,在新时代中熠熠生光,富起来了、美起来了、火起来了,成为来了不想走的美丽乡村,一幅“田园幽美、人文醇美、经济富美、生活和美、村庄秀美”的美丽画卷正悄然铺开……它让老人回味到历史,让年轻人品味到自信,让外地人寻味到文化,它的华丽转身与幸福嬗变,是全中国脱贫攻坚的一个很小的缩影,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脱贫攻坚是人类历史上何等伟大的事业!
见山如见己,登莲花山别有一番感怀。莲花山,诗一样的纯粹,画一般的静美,或许是女娲在此炼石补天点化了它,因此,石有硬度、林有密度、绿有厚度、树有高度,泉有温度,人有态度。春夏秋冬,莲花山应四季而变,韵味不一,春山如笑、山花烂漫、翠意盎然,夏山如怒、层林尽染、清凉绵延,秋山如妆、淡妆浓抹、色彩缤纷,冬山如睡、化为一片冰天雪地、如水墨丹青。婉转的鸟鸣声、清灵的山泉声、树枝的摇曳声、草丛的窸窣声,时不时夹杂着欢笑声,绕于耳畔,轻落心尖。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要哪里去?置身于这样的山峦之气中,俯仰天地,宏大如我,渺小亦如我,一言一画一心境、内心澄澈亦明净,一山一水度余生,世界舒畅亦自由。真是绝版惊艳宁艾村,莲花山美入画来。
女娲在此炼石补天的传说,让莲花山增添了几分宗教的色彩,史料与传说,文字与揣测,显得是那样幽深、厚重与神秘,古人说恐惊天上人,好在“四山之意,山不言,人能言”。沉浸在那一片清朗静谧而淳厚无尽的山峦之气中。这是怎样的山峦之气啊!它滋养宁艾村的子民,它洗涤世界万物的尘垢,一吐一纳间,自然澄明,草木生发,让我们在春天刚好的温暖、夏天适度的火热、秋天舒适的温和、冬天缩手缩脚的冷冻中,体味到了几分安宁与平和。
不负绿水青山,方得绿水青山。恰是山花烂漫时,再见已是新时代。宁艾火车站犹在,它正与外面的世界进行着一场无声地对接、并轨,正奔跑在通往小康社会的金光大道上,正讲述着横亘在过去和未来、传统和现代之间的故事——那一抹难以割舍的乡愁。我在宁艾村的绿水青山里触摸到了一座金山银山,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高地-莲花山流淌的浓稠绿意里体味到了中国乡村那别致的纯朴、秀美,而那流淌出来的不正是老百姓心中那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吗?
一个古村,一段记忆。一方山水,一片风光。捡起历史记忆的碎片,感受文化跳动的脉搏,我把这片土地装进了我的胸中,让宁艾村住在左心房,让莲花山住在右心房,从此之后,无论是村,还是山,都与我血脉相连。
秦汉风韵在,上艾载史册。古州一福地,乡愁惹人醉。栖居莲花山,炼石于浮山。烟柳锁池塘,风帘抚翠幕。远山暮色浓,古寺又晚钟。古以文载道,千年古村深藏青山绿水间;步入新时代,宁艾觅两山。农家笑声朗、垂钓赏烟霞。自在逍遥谷、登高望落日。满目田园美,好景百姓夸。青山可赋诗,绿水声不绝。今以文聚力,宁艾人民栖息世外桃源中。
挥挥手,告别宁艾村,莲花山越来越远;再挥挥手,走进新时代,小康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