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加强监督助力生态阳泉建设回眸
陆泽宇
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按照与党委同向、与群众同心、与政府同力和围绕党委重点、群众热点、政府难点的“三同三点”工作思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监督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依法依规履职,认真抓好抓实各项工作,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地方环保立法取得新突破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今年5月,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快大气污染防治地方立法工作的紧急安排,市人大常委会迅速启动《阳泉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立法工作。
市人大党组专题研究报市委批准,市委常委会增加议题审定,主任会议审议立法进度,立法工作部署会统筹安排,市人大城环委主动对接、深入调研、提前介入、全程跟踪,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对照进度安排,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力以赴做好相关工作。
今年8月和10月,《阳泉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分别通过两次常委会会议审议,并进行了表决,目前正按程序报省人大批准。条例的出台,对于弥补我市环保立法空白、推动我市污染防治步入法治化轨道具有重要的意义。
环保年度报告实现常态化
按照新环保法要求,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年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年度报告。为提高审议质量,市人大城环委会前精心组织代表开展视察活动,撰写视察报告,会后汇总整理意见建议形成常委会审议意见,以正式文件转由市政府研究处理。市政府在3个月内书面报告对常委会审议意见的落实整改情况。
市人大城环委收到市政府整改报告后,组织组成人员进行初审,撰写审查报告,提交主任会议、常委会会议进行再审再议,确保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实到位。
环保行活动增强监督实效
阳泉环保行活动自1994年开展以来,连续25年根据不同的环保形势确定不同的环保主题,持续发力,将人大法律监督、政府行政监督、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社会监督有机结合,聚焦突出环境问题,既督企又督政,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大大提高。
在主题为“建设绿色阳泉,助力五城联创”的今年阳泉环保行活动中,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统一安排,市人大常委会会同环保执法检查活动统一安排、统一部署、同步进行,不仅明察,还有暗访,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压力传导,对标整改清单,保持零容忍高压态势,实现了各县区执法监督活动全覆盖。对发现的问题责成相关单位按时报回整改情况,市人大常委会适时“回头看”,切实增强监督实效。
环保专项督查促问题整改
今年5月,生态环境部约谈我市后,市人大常委会主动担当作为,由城环委牵头,第一时间起草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保监督推进环保问题整改落实的意见》(阳人办发〔2018〕50号),提出了加强环保监督的7项具体措施。市委书记关建勋亲自批示:“这个意见很好。要加大环保整改监督力度,推动环保整改落实到位,切实改变我市环保工作的被动局面”。7月,针对环保约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旭明亲自带队,对扬尘污染、部分企业无组织排放、物料露天堆放等环保突出问题重点督查,促进环保约谈问题的进一步整改落实。
去年,针对煤矸石污染突出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煤矸石治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围绕压实主体责任、加大资金投入、推进环保信息公开、煤矸石综合利用及深化全方位全过程全地域治理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专题调研后,市人大城环委及时撰写调研报告反馈至政府相关部门,有力推动了我市矸山生态恢复治理工作。
(原载《阳泉日报》2018年11月19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