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市委“14510”总体思路和部署,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更多关注、支持我市的重点工程项目,11月3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驻我市全国、省人大代表和市、县(区)、乡(镇)人大代表,对全市能源改革、城市建设、文创旅游等方面的8个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现将部分代表的视察体会摘录刊发。
姚武江 全国人大代表
有幸参加重点项目建设视察活动,亲眼目睹了我市如火如荼的建设速度,真真切切的感受着项目带来的红利。忙碌的一天下来之后,丝毫感受不到疲惫,更多的是感叹与兴奋。今年以来,全市人民抢抓机遇,聚焦“六新”,项目一一落地,为阳泉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看到“阳泉记忆·1947”工业遗址文化园里的规划图,就能真正体会到文化才是旅游的魂,人文资源才是旅游的资源。借助这里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市做出园区应有的贡献。走进西上庄,感受着能源革命的变化,最近几年,我市大力推进能源革命,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创新驱动,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现场听取了项目介绍,项目建成后,真正实现煤电一体化,让煤炭可就地转化,降低成本,优化布局,减少污染,实现晋电外送,这是我们每一个阳泉人的期盼,建议这一提升城市新形象的项目早日全面投产,服务好老百姓,服务好地方经济发展。中环快速路、国道207、307绕城改线工程对于推动全市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品质意义重大。建议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工程顺利竣工,早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真正让老百姓在亲身体验中收获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我坚信只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始终按照省委、市委明确要求,严格落实“14510”总体思路和部署,我们的经济社会将实现新发展,党民生福祉将实现新提升,城市影响力将大幅提升,真正走出具有阳泉特色的转型发展新路子。作为一名代表,我一定履职尽责,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建议,为阳泉的经济建设出一份力,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杨志刚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作为一名阳泉籍省人大代表,我一边带着感情观看,一边凝神静气思考,切身感到这些重点工程选项精准,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进展顺利。完工之后,必将对提升城市品位、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全方位推动阳泉高质量发展发挥巨大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阳泉市委市政府站在新起点、奋进新征程,用社会责任、历史担当、先进理念谱写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阳泉篇章,是家乡人民的希望工程、幸福工程。阳泉人大组织这次五级人大代表视察重点工程,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卢东华 省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鲜明提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以“全方位推动”为横向纬度,以“高质量发展”为纵向标尺,形成“六个领域”“三个体系”全面贯通、深度协同的工作矩阵。特别是报告中明确提出“阳泉要推进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先行示范,建设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打造城乡一体共同富裕的市域样板”的目标要求,充分体现了省委对阳泉工作的重视和关心,也为阳泉未来发展指明方向。阳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14510”总体思路和部署,坚持产业强市为本、开放活市为要、生态立市为基、文化兴市为魂,聚焦“五大定位”“十大战略”完全符合阳泉实际。从今天视察的这些重点工程来看,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立足增进民生福祉,努力打造阳泉样板,让全市人民共享更多的高质量发展成果的为民情怀。特别是“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的建设,阳泉记忆馆、中心公园、工业美术馆、文化综合体、礼堂、科技馆、步行街以及配套基础设施等,不仅工业风貌浓郁,建筑保存完整,为市民增添了一处文化休闲的好去处,打造了阳泉文旅产业的城市新名片,更是能够让人人都感受到阳泉的温暖,让人人都以阳泉为荣。作为一名省人大代表,一名妇联人,我们将充分发挥引领服务联系的职能,按照省市党代会提出的目标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聚三八红旗手、巾帼文明标兵、最美家庭等各种典型示范作用,团结带领我市广大妇女,积极投身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争做美丽阳泉的创建者、温暖阳泉的传递者、美好生活的奋斗者,为推动我市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贡献巾帼力量。
朴雪松 省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城区人大代表
作为人大代表视察这个省市重点工程,受益匪浅。特别是国道307、207绕城改线工程,是涉及全市今后几年发展的一个重要民生工程,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广大建设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成就。我作为人大代表,要积极主动参与人大组织的各种视察调研活动,向相关部门建言献策,充分发挥一名人大代表的作用,为我市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作出努力。
董 英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推进产业转型,项目是第一支撑。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强抓转型这个根本,积极培育新项目、新业态,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突破,大力深化重点项目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全面提速,转型发展成势入轨,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今年前三季度,在疫情与经济下行多重压力下,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了10%,1-10月重点工程投资率达到81.3%,阳泉万达广场、“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国道307、207线阳泉市绕城改线工程等一批新项目成功落地、进展良好。市人大将重点项目建设作为人大参与党委中心工作、推动转型发展的主战场,多次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开展调研,有效发挥了项目推进“监督员”“主力军”“润滑剂”的作用。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会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担当意识,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把深入贯彻省党代会部署与全面落实市党代会部署贯通起来,与落实“十四五”规划结合起来,切实履行人大代表职责任,围绕市委“14510”总体思路和部署,主动参加各种履职活动,找准切入点,积极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地方建设,关注项目效果,加快推动产业强市、开放活市,形成经济转型发展持久的强劲态势,尽快走出一条多产业协同、多业态融合、多链条互补的产业转型新路,为阳泉积极融入太忻经济区建设,实现转型蹚新路和高质量高速度全面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荆素俭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在市十三次党代会上,市委提出了“14510”总体思路和部署,描绘了阳泉在新时代迈出新步伐、蹚出新路子、实现新作为的宏伟蓝图,振奋人心、鼓舞斗志。11月3日,我参加了市人大组织的五级人大代表视察全市重点工程活动,围绕红色资源、生态建设、智能科技发展和特色产业等项目发展看转型发展中的阳泉。“阳泉记忆·1947”工业造址文化园,留下了深刻印象,阳泉是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用好这一在全国范围都属于首创性、唯一性的红色资源,叫响中共创建第一城的红色品牌,就能为我市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桃河、义井河河道生态综合治理二期工程的完工,释放了河道生态效能,使桃河、义井河成为城市的“氧气库”和“吸尘器”,成为了改善市区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品位一张新的阳泉生态名片。生产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智能家庭消费设备制造,风动和电动工具制造等集智能制造销售于一体的山西尊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让我们看到了我市智能科技发展的美好前景。平定砂器已于2017年获得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它涵盖日用品、旅游纪念品、艺术收藏品三大类,产品遍布全国,远销荷兰、韩国、新加坡等国,年产值近2200万元,作为阳泉的一项特色产业,必须更好地传承发展下去,打造特色产业发展的名片。美好的蓝图已绘就,新的征程已经开始,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产业强市、坚持以开放活市为要,坚持以生态立市为基、坚持以文化兴市为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拼搏、砥砺前行,奋力谱写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阳泉篇章,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优异答卷!
范瑞平 市人大代表
有幸参加市人大组织的视察活动,从历史文化、交通建设、绿色生态、民生发展、创新发展、能源转型、文化传承等方面参观了我市各重点工程的推进情况。“阳泉记忆·1947”工业遗址文化园展示了阳泉从建市初期的艰辛到依靠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建设,同上海市以煤炭换商品,成为著名的“小上海”,使人们看到了阳泉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城、自强不息。中环快速路和国道207、307改线工程的有序推进,对改善城市交通、推动城市发展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程,白羊墅湿地公园则是阳泉为建设绿色城市的一个缩影,同时众多科技型企业的蓬勃发展也是阳泉能源转型的重要体现,砂陶文化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定砂器实现了紫砂药茶一体化发展,成为我市发展的一张新名片。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阳泉的能源转型和高质量发展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贡献。我们要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改进生产工艺,降低源头能耗;大力发展环保工艺,坚持绿色发展;引进低温烟气余热发电项目,积极降耗减排,实现能源循环高效利用,努力成为阳泉传统企业转型发展的先行者,为实现“双碳”经济和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懈努力。
郭志伟 盂县人大代表
有幸参加市人大组织的重点工程项目视察,感到非常荣幸,也深感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的责任重大。通过实地参观重点建设和运营项目,亲眼见证阳泉市的美丽蝶变,切身感受振奋人心的阳泉速度和阳泉新形象。通过视察,我充分感受到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项目建设工作思路清晰、产业定位准确、发展理念超前,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城市建设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通过实地观看,我对全市的重点项目成果感到非常自豪,更加坚定了内心的憧憬和展望,更加增强了我对未来的发展信心,作为阳泉人,我骄傲!下一步,我将立足本职工作,结合自身实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14510”总体思路和部署,按照“巩固、充实、增强、提升”的方针,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对接走访民生,协助解决问题,依法依规解决和回应群众诉求,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给人民,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凝心聚力,为推进阳泉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光与热。
董殿英 城区人大代表
11月3日,先后参观了“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白羊墅湿地公园、殡仪馆迁建项目、中电阳泉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项目,非常兴奋、也非常震撼。没想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转型蹚新路”取得了这么骄人的成绩,我市综合实力稳步提升、转型发展成势入轨、改革创新全面深化、美丽山城面貌焕然一新。“中共创建第一城”的红色奋斗,文化园的老机床、老照片、老字号牌匾……这些阳泉百年工业史、群众生活变迁史,留住了这座城市独有的工业印记和情感印记,展现了阳泉市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是阳泉文旅产业的城市新名片。白羊墅湿地公园风景如画,将以前的污水河变成了集绿色环保、休闲娱乐和强身健体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开启了人与自然、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和谐发展的新模式。殡仪馆迁建项目以人为本,服务设施完备,不仅积极推动我市殡葬服务改革,还能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城市文明进步,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长远规划的新要求。作为一名来自社区的人大代表,今后我要深入学习贯彻省、市党代会精神,结合我市党代会“14510”总体思路和部署,在全市发展大局中找准着力点,重点念好“加减乘除”四字要诀,切实服务好居民群众,服务好辖区单位。一是做好加法,推行党建引领+“共享物业”治理三无小区,推进“三无小区”规范化管理,提升小区治理水平。二是做足减法,实现办公最小化,服务最大化。社区服务大厅实行开放式窗口、阳光式办公、智慧化平台,让居民群众足不出社区就高效满意办事。三是做优乘法,扩大党建联盟“朋友圈”。围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目标,制定“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推行“全科网格”,让共建单位从基层治理的旁观者变为建设者。四是做精除法,用好殿英调解工作室化解纠纷。健全多方参与的调解工作体系,围绕易发性、多发性心理问题开展心理辅导和法治宣传。
王海军 平定县柏井镇人大代表
通过视察,我亲身感受到了我市城乡面貌的巨大变化、转型重点项目蓬勃发展,感受到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正在汇聚,发展质效有了新的提升,人民福祉在不断增进。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非常荣幸有机会参加这样高规格的视察活动,特别是最近学习了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省、市党代会精神,让我更加深切感受到人大代表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我要立足自身岗位,以市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14510”总体工作思路和部署以及雷书记在平定代表团提出的八个“勇当排头、干在实处”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人人谋转型,百业蹚新路”的发展思路,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坚定信心谋转型,乡村振兴蹚新路,围绕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巩固提升脱贫成效、落地见效民生实事和抓紧抓实底线四个方面工作,为实现柏井高质量赶超发展做出贡献。
史军福 郊区荫营镇人大代表
通过参加全市五级人大代表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我近距离感受到阳泉市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也看到了全市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心里备受鼓舞,感到浑身干劲满满。我将以此为契机,贯彻落实好省、市党代会会议精神,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三都村人大代表联络点的重要作用,积极组织代表认真学习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工作要求,紧扣区委“争做转型发展表率,打造城乡融合样板”目标,提高政治站位,依法履职尽责,密切联系群众,真实反映选民的意愿和群众诉求,扎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发挥人大代表和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做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人大代表和为民办事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