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3.02.jpg
     首    页    人大概览    要闻动态    监督在线    选举任免    党建园地    工作研究    一府两院    自身建设    阳泉新貌    人大信箱
首页 > > 代表之声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建议

  张富才代表:为了加强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3月20日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文件要求,“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意见》在第十二条指出,“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大力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农村地区可安排相应土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城镇地区可确认一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作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实践场所。”可以说,建设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是加强劳动教育提高国民劳动素养的刚性需求。从当前情形来看,大部分城乡缺乏能够承接学生研学教育实践活动的基地。农业方面,缺乏既能让学生了解传统农业的发展,又能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景,既能让学生体验传统农业的辛劳和快乐,又能体验现代农业的神奇与美妙的基地,即使有一些农家、农田、农业产业园可以让学生进入,也因为缺乏成熟的技术人员、缺乏完善的接待机制而不能满足学生研学教育实践的需求。工业方面,由于安全等方面原因,企业不能满足接待大量学生实践。学生的劳动实践仍只能停留在看看电影,做做实验层面。一些人文、自然景点,为学生提供的也只是走走看看,在让学生动手方面缺乏有力的支持,这样只能使学生在知识上有所收获,而不能在体验中形成能力。建议如下:

  一、坚持“市级统筹、县区落实”,集中打造一批具有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功能(劳动实践教育)的实践基地,作为区域文旅产业的有机组成

  1.产业分布要均衡。既要有现代工业基地、农业基地,还要有传统农业体验基地、传统文化、传统工艺研习基地;既要有“三产”服务业基地、又要有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和非物质文化研学基地。

  2.接待能力要增强。要完善接待设施,健全接待制度,提高安全系数,增强研学效果。

  3.指导教师要充实。每个实践基地,都要配备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良好表达能力的师傅作为学生的指导教师。同时,配备适当助手,协助指导教师对学生研学实践活动的管理和指导,学校集体组织的研学活动可由学校带队教师作为助手之一。

  二、坚持“标准指引、强化考查”,将在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进行研学作为大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的必修内容,确定一定的课时数作为学生完成学业的刚性标准

  1.课程标准要明确。各级各类学校要贯彻落实《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标准》,特别是要明确并保证校外实践基地、实践场所的活动课时和效果,确保所有学生完成规定学段内的劳动技术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

  2.劳动考查要严格。要以《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标准》为指引,全面开展评价考查,既要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设计与操作技能、学习的成果质量等方面的评价,更要关重视学生劳动态度与劳动习惯、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的评价,进而不断促进学生劳动能力和水平的形成与提高。

  3.督导评价要常态。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将学校劳动教育纳入督导评估内容,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常态化督导,促进各项举措落实到位。

  

  

  


本站由阳泉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办 阳泉人大网站编辑部承办 联系电话:0353-2293409
晋ICP备05003266号—1 建议分辨率 1024*768